close

設計概論第二次作業【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認識】

採訪師傅:劉翔宙 師傅

採訪地點:木樂園 仁武區高楠十街37-10號

採訪時間:10/26

組  員:陳又如、李沁紋、曾子恩、吳宜璉

指導教授:楊裕富 博士

1.jpg 

12177770_925407584179031_1994022738_n.jpg 

Q1:接觸木工已經幾年的時間?

A1:二年多,每天從早上八點到十二點。

Q2:為何接觸木工這個行業?

A2:興趣。

Q3:為何成立木樂園?

A3:興趣,原本是職業軍人,後來接觸到木工覺得很有興趣想繼續做下去,所以就直接退伍全職做木工。

Q4:請問大木小木的差別?

A4:大木就是房屋的結構,中木工是裝潢木工、細木工像是家具木工、車床、雕刻,都算在細木工裡。

Q5:在從事木工的路上有沒有遇到甚麼困難?

A5:我們是木工教室,基本上會來這裡學習的都是想親手做東西、或是不喜歡外面的木心板夾板類的家具、所以想要自己做。

在南部經營木工教室比較困難的是,因為人比較少所以學生就不會像中部北部這麼多。

Q6:完成一件作品大概需要多少時間?

A6:要看是甚麼尺寸,和你功能的規劃,如果櫃子細節比較多當然就比較複雜,如果是基本的櫃子最少都要五個工作天,從你的設計規劃到算材料到加工、砂模、上漆,最少都要五個工作天。

Q7:為什麼要想要成立DIY教室?

A7:最先成立的義工陳老師因為深感台灣教育方向出了問題,不重技藝而重理論,將技職學校轉型一般大學,而義工陳老師研究歐洲教育系統,發現德國的技職教育配合師徒制的引導方式,注重實際技術的傳授與經驗的傳承,才在木工仿用德國的教育方式。

工仿是用傳承的方式提供學生們經營,希望發展成西方、日本的百年技藝老店,而非陳老師個人獨有的方式。

而以劉師傅的看法,他認為家具木工產業在台灣已經算有點沒落了,以前是家具王國,但現在工廠大部分都外移到國外。

以前台灣盛行的是傳統木工,後來夾板合板出現變成裝潢,因為材料便宜加工又快,可是後來有甲醛問題和貼皮的質感不像實木那麼好,現在是為了快速方便出現了系統家具,組裝速度很快,一面牆的家具一個星期可以做好,可是耐用性就有差,因為板材材質和接合的方式,一旦拆解就無法組合回去。

現在要做實木家具的已經很少了,除非是很老的工廠,其餘都是做裝潢木工,但是我本身喜歡的是家具木工因為可朔性比較大,質感、耐用度也比較好,我當初是遇到義工陳老師,開啟了這方面的興趣,有這個熱忱想要繼續做木工,之後也承接了成立木樂園。

Q8:學生來上課大多都是為了甚麼

A8:都是為了自己的興趣、喜歡手做,或是外面沒有自己喜歡的樣式、尺寸所以才來學。

而且自己做材料可以自己挑。

Q9:教學主要方式、內容

A9:我們的基礎班是做櫃子,教你用螺絲接合的方法,用簡易的工具工法就可以完成一件家具。

另外還有榫接跟車床的課,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上課。

Q10:學生最常做的作品

A10:我們除了基礎班之後還有自由創作班,這就可以依照學生自己的想法去做作品,我們會輔助他們完成。

比較常做的就是櫃子,因為基本上每個家庭都需要很多收納空間。

Q11:最喜歡的作品

A11:我自己的作品我都很喜歡。


劉師傅作品 

夢想攤車

2.jpg 

實木日式攤車


3.jpg 

4.jpg 

簡約大器風書架

5.jpg 

大容量線軸收納架

6.jpg 

學生作品

7.jpg 

8.jpg 

劉師傅教導學生

9.jpg 

直立鑽床

10.jpg 

工廠內的機具

11.jpg 


Q12:木頭種類介紹

A12:木頭最簡單兩個分類,軟木和硬木,軟木指甲壓的下去,這種大部分都是高山上的針葉樹,像是松、杉、柏,軟木長得快,大概二三十年就能取得材料做板材或角材,所以價格比較便宜。但是軟材如果當桌面如果東西摔到會刮傷。那像胡桃木、沉木、山毛櫸之類的硬木,都是長在平地的闊葉樹,氣候穩定生長比較緩慢,越緩慢的質地就越硬,價格就比較貴。那當然也有像檜木,雖然是軟木,但是油脂豐富所以耐水性好,加上本身氣味昆蟲不喜歡,所以也很防蟲害,不容易腐爛所以價格高。

12.jpg 


組員 陳又如心得:訪問完這樣的木工坊,讓我感到非常嚮往木工,以前在電視上看到日本的木工師父就覺得木工是一門很專業的藝術,不過現在社會上卻很難發現傳統的家具木工,雖然裝潢家裡的人很多,卻越來越少師傅是願意用細心與品質去兼顧案子,創立這樣的工坊無疑是對台灣建築界的一大助力

組員 李沁紋心得:去訪問木工坊的師父讓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,收穫良多,高職階段是室內設計木工組,雖然當時上木工時覺得很累工廠很熱,但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很好玩,所以今天看到木工工廠讓我很懷念也很想繼續學習,所以如果寒暑假有空,我希望可以去那裡自己DIY。

組員 曾子恩心得:第一次採訪專業技術士又是跟木工相關所以很期待,這次來到木樂園採訪劉師傅,一進到工廠就覺得好像回到高中練習木工時的樣子,堆放的很高的木材,還有一直不持續的機器運作的聲音真的很令人懷念。得知劉師傅是從職業軍人毅然決然的轉行做木工,並且從頭開始學習努力不間斷的練習,對於這樣的決心和熱忱非常非常的敬佩。經過這次的訪談,對於木工又更了解了一點,尤其是對材料的認識,看到工廠內的學生,和所有半完成或已完成的作品,總覺得在這些作品上看見作者們對於木工的堅持和熱忱,不單單只是一件物品,更是帶有個人情感的作品。

組員 吳宜璉心得:過去一直對木工很有興趣,精緻的手工所製作出來的成品令人嚮往。這次有機會訪問到木工師傅讓我學到很多這方面的知識,也更想進一步學習實際操作,未來肯定會撥空去學習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10433306李沁紋 的頭像
    B10433306李沁紋

    B10433306李沁紋

    B10433306李沁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